陸配邵莉梅助夫林文豐水產品加工及行銷
來自中國四川的邵莉梅,7年前與在當地台資知名電子業擔任經理的林文豐結婚,前年辭去工作,與夫返台,將屏東東港老家原漁產買賣事業升級為水產加工,利用網路行銷和宅配服務,逐漸闖出名號。
43歲的林文豐,父母親都是長期在東港漁市經營漁產買賣工作,知道漁民辛苦,栽培小孩念書到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到國內知名電子業公司上班,被派到中國工作,服務將近10年,升到經理職位,與同是企業界工作的邵莉梅結婚,林文豐想到父母親年老,而且他長期在中國工作,希望回到台灣生活上較穩定,也能照顧到父母親,於是前年辭去工作回到東港。
因家中是從事水產業,林文豐就從水產出發,但他認為水產加工利潤較好,在母親好手藝指導下,到魚市場選購新鮮烏魚子、魚蝦料等,從做海鮮丸學起,內餡及配料,干貝脆丸、魚翅丸、花枝丸等,用料實在,而且口感有咬勁。
邵莉梅住四川成都,較少有機會吃到新鮮魚貨,而吃過的魚丸也較生硬,她認為台灣的魚丸、花枝丸,比在中國吃的更有味道,而且整條蝦子及花枝原型,不僅有口感而且美味,就像是吃整條的蝦魚般好吃。
在中國工作的邵莉梅,本身也有農業底子,她唸的是四川農業大學,還擁有獸醫、飼料檢驗及水生物防治的三類專業執照,來到屏東她也報考農業大學,她表示,以前學得都快忘光了,現在重拾課本,對台灣農業及漁業加深印象,她認為唸屏東農業大學和同學間的互動交流很重要,大家在農業技術上交流。
學以致用,課堂上教導如何行銷農產,她自己買了很多拍攝道具,自己設計包裝,配合場景,還買了專業書籍研究,幫每種產品拍得精緻美觀,不輸給外面的設計公司。
產品都經過屏科大檢驗合格,目前以靠網路FB及親友介紹或團購,有空也會參加市集活動。
兩夫妻在中國的大企業公司上班,過的朝九晚五的固定生活,回到台灣接觸及擴展家中事業,朝不同面向發展,積極態度勢必闖出一片天地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屏 東農 科 職位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位台灣工程師的人生故事:矽谷,真的是意外!
身為父母,我們該不該鼓勵我們的子女當工程師呢?或許,該這麼問我們的孩子:你想當愛迪生嗎?你想當萊特兄弟嗎?你喜歡發明什麼嗎?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什麼?
眼前這位優秀的台灣工程師,穿著T-shirt、牛仔褲,上班時間,還能和我坐在十七度C的加州陽光下,喝咖啡閒談人生。
他三十五歲,台北市光復國小、建中、台大電機系畢業。因為家庭經濟並不優渥,從沒想過出國念書,但他對學歷有種奇怪的使命感,覺得知識上一定要追求到巔峰極限,一定得讀博士。他原本計畫在台灣讀博士。
「誰說出國唸書要花錢?準備機票錢就好,去申請獎學金,」他的台大電機所指導老師馮世邁反問他。
「喔,可是,可是我英文不好,」他答。
「就是英文不好才要出國念書,」馮老師還真是當頭棒喝。
就這樣,在台北市光復南路長大的陳俊仰,開始了留學路,順利拿到全美排名前五的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他畢業那年,二○○九年,正值大蕭條。與他博士專攻的信號處理相關的工作幾乎全部停止招聘。但,軟體相關工作較不受景氣影響。他只好開始面試軟體業的職位。由硬體轉軟體,並不簡單。經過幾次面試失敗,他開始自學演算法、大量練習程式,之後他面試上了幾家公司,包括微軟,他最後選擇加入剛成立五年的臉書。
和台灣的兩百萬工程師相比,陳俊仰留在矽谷,真是明智的決定。
首先,他工作生活平衡。他每天工作從早上十點到晚上七點。「這樣在美國算是很長的工時了」,他笑著對我說。我一位好朋友在科技業八年了,每天都十一、二點才到家。而且臉書待遇優渥,根據網站glassdoor.com的統計資料,臉書資深工程師的平均年薪是14萬美元。
更令我羨慕的是,他滿懷熱情。
他告訴我,他剛到臉書第一年,就加入資料基礎建設(data infrastructure)小組,負責臉書後端資料的儲存與計算。臉書資料儲存量超過100PB,等於是美國郵局二十年來遞送的信件總和。資料大到必須用平行計算:要從幾百個硬碟裡讀資料出來,在幾百台電腦上計算後,再寫到幾百個硬碟裡。他進臉書後第一年,用了他在博士期間學到的錯誤更正碼技術,改進了儲存的效率,讓資料儲存減去幾乎一半,還提高資料的容錯能力。他現在則負責Graph Search的搜尋結果最佳化。
你寫的程式,馬上有幾億人用!」他快樂之情溢於言表。
我想,他重新找到了心之所向。
我想到了和陳俊仰同期的台灣華碩、宏達電、聯發科的工程師們,失去了員工分紅配股制,錯過了成長的黃金年代,聯發科千萬分紅變百萬,華碩、和碩的績效獎金常被員工戲稱「激怒獎金」。金錢之外,日夜打拼,台灣兩百萬工程師到底為何而戰?
其實,陳俊仰念博士時,還是想回台灣工作。畢竟,家人都在這。但想到台灣工程師的「爆肝文化」,台灣老闆們「一人當兩人用」的成本思維,想要做軟體、想要創新、想要樂在工作的陳俊仰就猶豫再三。
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兩歲、一個四個月大,周末總是全家去加州的動物園、博物館,幸福點點滴滴累積。但這並不代表他沒生產力。他每天寫的搜尋最佳化程式,可能比我工程師好友每天debug到三更半夜、孜孜矻矻研究如何讓手機更省電一點的經濟效益還高。
為什麼?
我想,「熱情」可能是一個老掉牙、卻最真切的答案。
坐上時光機。
香港難民窟出身的林百里,二十三歲時,第一份工作在三愛電子設計電子計算機,親手焊接計算機。他和溫世仁在台大電機所設計第一台電腦時,一定沒想過日後的廣達將是筆電之王。
彰化鹿港公務員之子施崇棠,二十七歲時,第一份工作在宏碁小公寓的二樓用電風扇紙箱當桌子,寫微處理器宣傳單。沒人料到,當初第一次去美國就是去拉斯維加斯CES展的施崇棠,會率領華碩在主機板擊退英特爾,帶著華碩進入全球筆電前三強。
屏東農家之子蔡明介,二十三歲時,第一份工作在高雄加工出口區通用電子擔任測試工程師。盯著示波器,看著產品是否包裝好,裝配好的產品是否壞掉。他二十七歲,考取工研院計畫,赴美國紐約RCA學習IC設計。誰想的到,三十多年後,聯發科技把德儀、英飛凌殺得片甲不留,挑戰高通的龍頭地位。
林百里、施崇棠、蔡明介,採訪談話間,都以工程師自豪。三十年多前的一介工程師,今日的科技企業家。他們仍追尋心之所向。
最近台灣科技業士氣低迷。身邊工程師朋友都說,不要自己孩子長大做工程師,太辛苦。
林百里說過一段話,我記憶猶新。「我覺得I made something for the world,每天都很高興,那獲利有高有低沒有關係,反正都會成長。成長,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新東西,engineer還是做新東西。人家很欣賞我做的新東西,這就好了,」他說。
身為父母,我們該不該鼓勵我們的子女當工程師呢?或許,該這麼問我們的孩子:你想當愛迪生嗎?你想當萊特兄弟嗎?你喜歡發明什麼嗎?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什麼?
我不曉得,未來台灣科技業是否仍是年輕學子的工作首選。但我很確定,未來的台灣科技面貌,將由這一代年輕工程師心底的渴望決定。
屏 東農 科 職位 在 屏東農科PTT-旅遊資訊行程情報整理-2022-11(持續更新)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屏東農科PTT情報收集,在網路上蒐集PTT/Dcard相關旅遊資訊,找長治農科職缺,屏東好菇道職缺,屏東科技園區徵才在各大社群媒體文章及新聞報導匯總都在旅遊資訊情報 ... ... <看更多>